分享 (Sharing) 是一種美德,也是社會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技能。一個能夠主動分享的孩子,通常能和其他孩子相處得更好,也能獲得更多的社交樂趣。
但是教會孩子分享做起來并不容易,家長們需要注意以下誤區(qū):
誤區(qū)一:
有些大人喜歡鼓勵孩子分享,如果他能主動把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,就會加以贊揚甚至獎勵,雖然初衷是好的,但是不正當的鼓勵方式可能會給孩子灌輸分享只是取悅別人的觀念。
誤區(qū)二:
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分享就是在犯錯,會強迫孩子分享,這樣做不僅會讓孩子對分享產生抗拒感,還可能給他們造成心里陰影,讓他們不敢保護自己的東西,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愿,更無法在長大后建立責任感。
分享是發(fā)自內心地去關愛別人,英文有句諺語“Sharing is Caring”,意為“與人分享即是關心照顧別人”。只有當孩子得到關愛并充分理解分享的含義,他才能學會去關愛別人,才能發(fā)自內心地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。
那么,家長們應該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呢?來看看Nobullying.com給出的建議:
尊重他的正常占有欲
真正的分享意味著同理心,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。6歲以下的孩子很少能具備真正的同理心。對你來說,孩子的玩具只是玩具。但是對于孩子來說,玩具可能是非常珍貴的。要尊重孩子的正常占有欲,然后觀察孩子在和其他孩子玩的時候是怎樣表現的,然后才能知道他需要何種引導。
和他談談什么是分享
如果他總是把玩具占為己有,慢慢地他也會發(fā)現其他孩子不愿意和他玩。用簡單的話語告訴他分享是怎么回事,人們?yōu)槭裁匆窒?,以及分享的好處是什么?/span>例如,你可以告訴他,“當你去小明家玩的時候,小明把玩具分給你玩了,你喜歡和他一起玩嗎?是不是比你自己玩有意思多了?你看,分享讓你和你的朋友都能獲得快樂。如果小明來我們家玩,你會怎么做呢?”
示范教育
當朋友向你借一本書時,你可以不失時機的把這件事作為一個“示范教育”。你可以對你的孩子說:“寶貝你看,媽媽正在和朋友分享這本書。”在日常生活中,你也可以主動和孩子分享你的東西。假如你正在吃餅干,你可以問孩子要不要來一塊。如果你正在報紙上讀到一條有意思的新聞,你可以邀請他和你坐在一起,把有意思的內容分享給他。
輪流使用
如果孩子們爭搶玩具,家長可以使用“輪流使用”的方法來幫幫,讓他們每個人各玩幾分鐘。定一個時鐘,如果時間到了,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就得把手中的玩具交給下一個孩子。這樣對孩子今后適應學校生活也有幫助,因為他們可以學會輪流使用東西和延遲滿足。
創(chuàng)造“分享”的情境
家長要為孩子創(chuàng)造一種讓他愿意主動分享的環(huán)境。讓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們一起玩游戲,鼓勵他把自己的工具借給別的孩子用,以便讓大家更快的完成某個任務,這樣就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分享的價值。
芝麻街英語認為,分享不是短時間能學會的事情,當孩子出現自私或者不合作的行為時,家長們也不需要泄氣。相反地,應該投入時間來提醒他們應該怎么做,然后抓住時機給孩子“再來一次”的機會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他們一定能學會真心分享的。
瀏覽次數:3268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