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芝麻街英語將跟大家分享5個來自《Curious Jane》雜志的STEAM家庭實驗。簡單又有趣,還能讓孩子收獲很多知識呢!
“STEAM”是美國近年來興起的最新教育理念, 把Art加入到傳統(tǒng)的STEM理念里,因此成為STEAM,即科學(xué)(Science)、技術(shù)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、數(shù)學(xué)(Mathematics)和藝術(shù)(Art)。
S is for Science:罐子里的云
這個家庭自制的“暴雨”實驗可以讓孩子體驗到天氣系統(tǒng)和降水原理。
適合年齡段:3歲以上
材料準備:
o 一大一小兩個透明罐子
o 泡沫剃須膏
o 滴管
實驗步驟:
1、向大的透明罐子中加水直至幾乎裝滿。
2、將泡沫剃須膏噴灑在水面上,使其完全覆蓋表面,模擬天空中的云層。
3、在小罐子中加入水和藍色色素,制成藍色的“雨”。
4、用滴管取一些藍色的“雨”滴在模擬云層上,這樣就可以讓孩子觀看到看暴雨的形成方式了。
T is for Technology:LED燈賀卡
這個實驗可以讓孩子了解基本的電路工作原理。
適合年齡段:6歲以上
材料準備:
卡片紙
小LED燈
電線
膠帶
黃銅板(開關(guān))
硬幣電池
實驗步驟:
1、 找一張厚卡紙,對折制成一張賀卡,按照下方示意,把LED燈的對應(yīng)位置裁切下來,把電路安裝模板線路畫在紙上。
2、將黃銅板和紐扣電池對應(yīng)粘在卡片的兩側(cè)。注意:當卡片閉合時,黃銅板要能接觸到電池。
3、剪一小段電線,用于連接LED燈的負極和電池,并把電池的正極朝上。
4、再用一段電線把LED燈的正極連接至黃銅板,將電線用膠帶固定。
5、測試一下,卡片閉合的時候LED燈是否會亮起,如果沒有問題,那么最后要做的就是裝飾卡片。
E is for Engineering:懸索橋
這個實驗可以讓家中的小建筑師們嘗試設(shè)計和建造一座橋。
適合年齡段:5歲以上
材料準備:
o 若干個8至10英寸的泡沫板
o 膠帶
o 兩把椅子
o 厚重的書
o 粗繩和細繩
實驗步驟:
1、將兩把椅子背靠背放置,中間空出適量的距離。切兩條粗線作為椅子之間的懸掛線,長度約為椅子頂部之間距離的兩倍,將粗線套在椅子上,并固定綁緊。
2、將泡沫板的端角處打孔,裁一些細線,通過泡沫板的孔將它們固定在粗線上。
3、將泡沫板沿長邊依次擺放,注意兩端要擺放在座椅表面上以便之后放上厚重的書,用于固定。
4、準備完畢后,孩子就可以在“橋”上放置他喜歡的東西,來測試他的橋有多堅固。
A is for Art:染色枕頭
這個小實驗可以讓孩子認識液體的溶解度:一種物質(zhì)能有多少溶解在另一種物質(zhì)中?有些顏料是防水的,但卻可以溶解在酒精中。因此我們可以用一些顏料給白枕頭染色,而后用一點酒精溶解顏料以形成漂亮的圖案。
適合年齡段:4歲以上
材料準備:
o 白色的枕套
o 不同顏色的顏料
實驗步驟:
1、讓孩子在枕套上自由的涂色。
2、當她完成繪畫,她用藥滴管將酒精運到枕頭上,等著奇跡發(fā)生。
M is for Math:搖擺沙漏
這個搖擺沙漏,可以讓孩子看到物體擺動的軌跡。
適合年齡段:3歲以上
材料準備:
o 細繩
o 彩色砂子
o 剪刀
o 堅固的橡皮筋
o 漏斗
o 彩色卡紙
實驗步驟:
1、剪出三條細繩,每條約3英寸長,將細繩的一端系上橡皮筋。
2、在沙漏的邊緣打三個孔洞,把橡皮筋穿過孔洞用于固定。
3、將三根線的另一端系緊,使漏斗平衡懸掛,在下方放上彩色卡紙。
4、讓孩子用一只手拎著漏斗,另一只手堵住漏斗的開口。
5、此時你可以往漏斗中填裝彩色砂子,裝好后可以讓孩子打開漏斗的開口,并用不同的力推一推漏斗,從而觀察物體運動的軌跡。
這幾個小實驗,不但可以讓孩子學(xué)會一些基本的知識,同時也是為他們創(chuàng)造動手的機會,培養(yǎng)探索和創(chuàng)造的激情,快和他們一起動手做起來吧!
瀏覽次數(shù):4106次